目录
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
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战略目标、现实基础与约束条件卞靖懿;邹安祺;1-6
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女大学生成功角色定位问题探析楚管迪;7-9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
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价值及运用陈俊;10-13
“互联网+”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钟兵;14-17
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邱丹丹;18-21
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陈文琛;22-24
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“三进”探索普娟;25-27
思政“双主体说”对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启示陶清;28-30地域文化研究
特色小镇可复制性增强策略探析——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为例常小东;31-34
传统民谣中“父位”角色缺失及原因——基于鲁西南传统民谣的研究刘艳梅;35-38《昭明文选》研究
《文选》版本研究之里程碑——评《新校订六家注文选》陈延嘉;马朝阳;39-42
《喻巴蜀檄》《难蜀父老》的“论”“说”特征及其理论价值樊荣;43-46
陈八郎本《昭明文选》五臣音注韵类考董宏钰;王延东;47-52
《文选》阮籍咏怀诗与萧统选诗标准探究于士淇;邹德文;53-56政治学研究
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管淑娇;李文倩;王喜满;57-60
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路径探析马忠鹏;侯麟军;林士辉;61-66
五四精神的传承及当代价值刘欣;韩云花;67-70
海洋边疆治理:“海洋强国”的必由之路刘春呈;71-75
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探索高鹏龙;秦桂秀;76-78法学研究
关于法院判决探望权纠纷的实证研究李勃;虞成哲;朱佳敏;79-82
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反思与变革——以气候变化应对为背景邵道萍;83-88
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法律效力研究洪芳芳;89-93
繁简分流机制的构建逻辑及法理分析肖冲;94-98
立法目的视角下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之分析——以《刑事诉讼法》第52条第2款为基础杜宜泽;99-102经济学研究
政治经济学视角下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内驱力构建江运芳;103-105
福建省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供给研究李莉;106-108历史学研究
三苏论管仲之评析管成学;管恕;荀长春;109-112+121
近代报刊与马克思诞辰纪念雷志松;113-116
精英化与密集型:民国浙江华侨国内捐赠实态徐华炳;117-121
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学习宣传活动研究张吉舜;122-125语言学研究
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褚鑫;126-128
英语幽默话语汉译的障碍和应对策略探析李汉回;129-131文学研究
论文学理论建构中的符号学原则丁卓;袁丽敏;132-136
清末小说《侠义佳人》的现代女性意识探析来迪娜·吐尔汗江;刘钊;137-140
浅析《喜福会》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段雪菲;141-143
愤怒的女性身体书写——牙买加·琴凯德《我母亲的自传》解读卢梓雅;144-147教育理论研究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创新路径分析徐敏;桂阳;148-150
再议全科型教师教育戴泽华;郭飞君;151-155
高师院校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心理学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丛文君;王瑛;156-158
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角色的重构李娟娟;159-161
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作用李秋芬;邹桂祎;162-164
精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苏凯新;165-168
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罗文雯;朱金龙;169-171
高校软件资产管理探析陆威;172-174
学困生学习行为问题研究综述薛莹;俞爱宗;175-178
幼儿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综述陈香帆;徐东;179-182教学实践探讨
创意写作模式下的高校写作课改革与实践——以长春师范大学写作教学改革为例刘利凤;王薇;183-185
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教学模式探究斯琴;186-189
智能手机辅助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探究郑莹;190-194
公安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汪楠;195-197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模式改革探析郭万春;198-200